您现在的位置是:首页>>集团管理>>新闻动态>>文章内容
​武进区实验小学中年段小古文教学主题教研活动
发布时间:2025-05-16   点击:   来源:原创   作者:wsx

探微知著悟古文 匠心研磨促成长

——记武进区实验小学中年段小古文教学主题教研活动

5月13日,武进区实验小学语文组聚焦中年段小古文教学,开展校级教研活动。两堂风格迥异的古文课与一场深耕策略的微讲座相映成趣,为教师们搭建了探究小古文教学的实践平台。

课堂撷英:两堂古文课的匠心演绎

课例一:《囊萤夜读》:以读促悟品书香

张晓洁老师执教四年级《囊萤夜读》时,以“穿越时空看古人读书”的情境导入,瞬间将学生带入晋代车胤苦读的场景。课堂上,她先通过范读、指名读、分组读等多形式朗读,引导学生在抑扬顿挫中把握古文节奏;再借助“看插图、猜字义”“组词法解词义”等趣味方法,帮助学生破解“囊萤”“恭勤不倦”等古今异义的难点。最具亮点的是,她设计“小古文剧场”活动,让学生用肢体语言演绎车胤囊萤夜读的画面,在沉浸式体验中感悟古人勤学精神,课堂上书声与笑声交织,古文韵味十足。

课例一:《铁杵成针》:同步课堂联动思维

第二节课,老师们一同观摩四年级尹玲玲老师在武进区同步课堂中执教的《铁杵成针》一课。她以“李白的转变”为主线,通过“读文质疑—小组演绎—情境补白”的教学链条,引导两校学生共同探究“铁杵磨针”的哲理。教学中,她巧妙引导学生思考“老媪磨针”的动作、神态想象,鼓励学生现场演绎李白和老媪之间的对话,深刻感悟学习和磨杵一样“贵在坚持”的道理。当学生们想象着李白回到山中的潜心读书的生活,带着感悟齐声诵读“只要功夫深,铁杵磨成针”时,古文的现实意义在联动教学中得以升华。

策略赋能:微讲座指引教学方向

课后,谢小意老师围绕中年级小古文教学策略作微讲座。她提出“三阶式教学法”:初读阶段要“读准节奏,读通文意”,可借助节拍符号标注法降低朗读难度;精读阶段需“咬文嚼字,体悟情感”,推荐“注释串联法”“古今对译法”帮助学生突破语义障碍;拓展阶段应“链接生活,活化文化”,通过创编古文小故事、绘制文言思维导图等活动,让古文从课本走入学生生活。她特别强调:“中年段小古文教学要兼顾工具性与人文性,既要夯实文言基础,更要让学生在字里行间触摸传统文化的温度。”

此次教研活动如同一把钥匙,打开了中年段小古文教学的新思路。参与教师纷纷表示,将把课堂实践与策略研究相结合,在后续教学中深耕“读—悟—用”的教学路径,让小古文成为学生亲近传统文化的桥梁。武进区实验小学的语文教研团队也将以此为起点,持续研磨古文教学艺术,让文言之美在课堂中焕发新的生机。


关闭窗口
打印文档
附件: